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6日在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王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现代化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稳健向好。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亿元、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促进工业稳增长等3项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蝉联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华勤高端橡胶新材料产业园、太阳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等26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31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24个投产达效,4个项目迎接全省现场观摩。发放消费券、以旧换新补贴357万元,带动形成订单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42万美元,外贸进出口完成200亿元,新增aeo认证企业2家,全省首座意大利公共海外仓开仓运营,入选省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试点。对上争取政策170个、资金44亿元,发放各类惠农补贴7712万元、企业奖补资金9625万元,减免税费20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61家、市场主体5746户。
(二)制造强区强力突破。常态化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争取制造业贷款24.4亿元,保障产业项目用地1721亩,95家攀登企业营收预计增长6%。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稳居中国企业500强,经典集团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万世机械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智能农机装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全区规上工业营收突破900亿元。300个工业技改、数字化改造、设备更新项目加快实施,天云智慧平台入选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奖补项目,云慧治数获得全国首批cqc数据资产质量评估授权,太阳纸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42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获评省dcmm贯标先进区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家,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引进大院大所7家,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家,获批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5个、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5个,华勤集团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经典集团入选全国质量标杆典型经验,蒂德精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力轮胎、鲁南地勘院获评省重点实验室,天意机械获评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家企业获评“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工业园区连续3年入选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入选省重点人才工程5人,新增海外人才24人,蝉联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三)城乡面貌提速焕新。大安机场通达城市增至33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40万人次,济微高速北段加快建设,新建提升城区主次干道6条、背街小巷7条、桥梁5座,安装新能源充电桩484个。疏通排水管网32公里,改建供电线路37公里、燃气管网14公里、供热管网19公里,华源线中继泵站、54座换热站建成启用,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社区6个,改造老旧小区14个,新建省级智慧社区13个,获评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新改建“四好农村路”9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62户,整治自建房1435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挂牌成立,建成1个省级、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2个。恢复耕地1.8万亩,提升高标准农田8万亩,小麦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获评国家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业先行县项目完成建设,樱源食品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2家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更新造林1038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810亩,聚源热电煤电机组完成替代,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3.5%,3个水质考核断面稳定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泗河兖州段入选水利部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名单,获评省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4.2%,实现“三年连增”,10件民生实事办理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九类救助保障标准提高7.5%以上,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2.6亿元、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339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3处,新增助老食堂34处、家庭养老床位680张,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1户,获评省“五床联动”试点县,“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建成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扩容托位576个,托育机构实现镇街全覆盖。整合农村学校6所,建成启用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3120个,普通高中录取率达到73.02%,高考本科、“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入选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家、社区医院2家,提升村卫生室100家,5家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牛楼小镇入选“好客山东”文旅市集,博物馆晋升国家二级馆,泗河观光线获评全国“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路,举办全国老年人男子气排球比赛。成功应对1958年以来泗河最大洪峰,消防救援局挂牌成立,获评省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表现突出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访满意率达到96%,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解决率保持100%,获评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重大节点维稳安保任务,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9.2%,刑事警情保持全市最低。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政府效能显著提升。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四下基层”。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告,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4件、政协委员提案84件,办复率均为100%。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办理行政复议209件、行政诉讼78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爱山东”“山东通”持续优化,“无证明城市”加快建设,政务公开考核连续3年位列全市第一。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新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0项,13件国家级“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营商环境评价连续5年位列全市第一。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苦干实干、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政法干警、驻兖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兖州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经济运行持续承压,工业生产低位运行,有效需求有待提振,城乡发展还不均衡,民生保障存有短板,就业增收压力较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政府效能仍需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