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5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精致、幸福、充满活力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新篇章。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稳量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拼经济、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拉动投资,努力跑出加速度、塑造新动能、赢得主动权;牢牢把握“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战略定位,精准提升群众、市场主体和游客“三个满意度”,让“精致幸福”可观、可感、可体验,擦亮“最威海是环翠”鲜明标签;牢牢把握“争当排头兵”目标导向,以更加“实敢当、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在更多“竞赛比武”中扛旗夺标、争先进位。

  三、2025年政府工作重点

  (一)提振实体经济,激发产业新活力,让“稳”的基础更加巩固。立足基础、放大优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打造具有环翠特色的现代经济高地。

  做强工业经济。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头号工程”,不遗余力扶持本土企业觅商机、上项目、扩产能,实施好名流先进环保节能设备、海王智能装备制造等33个骨干膨胀项目,以更多“二期三期现象”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年内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7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坚持“延链补链壮集群、培育集群引项目”,持续深耕铝精深加工产业园、联东u谷等优质园区载体,充分发挥海鑫、广泰、威高骨科等链主型企业引领作用,持续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链条“集聚效应”;实施好新能源电池铝箔、宏信智能版基等高端项目,打造全市首家工业社区,推动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亿元,打响威海“铝谷”产业名片。

  做精楼宇经济。聚焦高端商贸、现代金融两大优势方向,加快推进威海移动总部及大数据中心、光大银行威海分行总部建设,推动京东电器、睿诺航空科技等优质项目落地,培育壮大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新兴行业企业,年内新增纳税过亿元楼宇1座以上、打造特色专业楼宇2座以上,盘活楼宇资源15万平方米以上,争创中国楼宇经济典型城区。以打造精致潮流商圈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威高广场、万达广场、泉乐坊三大核心区域“有机焕新”,加快希尔顿康莱德、希尔顿逸林等高端酒店建设,依托栖霞街、威·至海港湾等优质载体,大力培育首发经济、潮玩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场景,建设具有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创新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做优文旅经济。坚持线下打造、线上宣传,立足“全域、全季、全龄、全时”,推动文化旅游成为支柱产业、特色名片。围绕全域游,实施好半月湾文旅服务综合体、“千里山海·海上航线”等项目,拓展海上休闲、山地观光、乡村田园、海岛体验、特色工业等旅游业态,打响环翠楼、油画小镇、民俗文化邨等文旅品牌,争取环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半月湾4a级景区获批。围绕全季游,丰富踏青、采摘、海鲜、冰雪、温泉等季节性体验,打造“两纵三横一街区”冬游亮化工程,实现从暑期旺到全季旺转变。围绕全龄游,聚焦亲子自驾、特色研学、非遗文创、康养旅游、入境旅游等市场需求,加快褚岛“旅游 科研”等项目建设,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精致服务。围绕全时游,挖掘夜游、夜购资源禀赋,实施好卫城大院、威海剧院等项目,推动栖霞街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以点带面释放夜间经济活力。

  (二)注重创新引领,锻造新质生产力,让“进”的动能更加强劲。突出创新战略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数据链深度融通,构建“大科创”环翠格局。

  打造海洋科创硅谷。聚焦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实施好蓝贝商业地块项目,完成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优势,深耕海洋电子信息和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链条,积极对接中交疏浚、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企业、高校院所,聚集人才、技术、资本要素,年内入驻涉海高端项目和科研团队10个以上、开展重大试验40次以上,促进更多深海装备领域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加快培育渔业新质生产力,修订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6000亩扇贝及牡蛎筏式养殖区,推动海洋渔业向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强化创新主体支撑。稳步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发展,促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科技金融精准“输血”,创建省级技术创新项目30个以上,打造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1家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在6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占比实现“双提升”。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鼓励开拓数据要素市场,实施“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分行业开展“培训赋智、诊断赋能、标杆引路”活动,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等6个以上,打造“智改数转网联”环翠样板。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持续提效“英才汇翠”计划,拓展创新校友引才、以会引才、市场引才新渠道、新模式,建好用好引才工作站、离岸创新基地等引才阵地,推动环球青年中心投入使用,打造就业有企业、创业有园区、创新有平台“三有”人才发展生态,引进培育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外国专家和留学生100名以上。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构建内外联动的技术转化生态圈,推动产学研各方高效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年内新增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5个以上、达成产学研合作15项以上,力促更多科技资源、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三)系统集成赋能,厚植需求拉动力,让“好”的态势更加持续。坚持打好改革、开放、投资、营商“组合拳”,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释放顺应形势变化的强势动能。

  以深化改革培强发展新优势。全方位探索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环翠路径,争创更多省级、国家级试点示范、典型案例。编制镇街履职事项清单,精准匹配“人—岗—责”,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的镇街权责体系。持续深化放权赋能,统筹执法和审批下沉,改造提升9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审管执信”四位一体、全程闭环管理体系,着力破解审管脱节、权责不清等难点堵点。进一步拓展“码上监管”试点应用场景,强化“一支队伍管执法”集成监管,探索校地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良性互动新路径,完善行政执法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深化质量强区与品牌战略,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加大培育力度,年内新增省级高端品牌、“好品山东”企业1家以上,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1个以上。

  以市场开拓构建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壮大县域商业体系,改造2处“提升型”乡镇商贸中心,年内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深入落实“两新”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首店 老店”驱动、“线上 线下”发力,扩容提质消费市场,举办汽车展、美食节、音乐节等促销活动100场以上,打造一批数字消费、时尚消费、体育消费、银发消费等新热点。紧盯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化,加快渔港路、海滨路、陶家夼等精品项目建设,增加多元化“好房子”供给,巩固“止跌回稳”态势。坚持国内国际市场一起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支持外贸骨干企业扩大“一带一路”、rcep“朋友圈”,深耕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拓展“跨境电商 产业带”外贸新模式,全年新增外贸主体10家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以上。

  以有效投资打造发展新引擎。深入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锻造培强专业化招商队伍,持续发力资源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顾问招商、产业链招商,紧盯新材料、高端装备、文旅康养、医疗美容等优势领域,瞄准低空经济、深海深空、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点对点”精准对接,重点推动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创新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年内引进外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亿元项目12个以上,其中30亿元大项目2个以上。实施“企业提需求、部门定措施、合力解难题”服务项目模式,升级“一码通办”帮办代办机制,多方联动强化要素保障,推动13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确保年内投产95个以上,为高质量发展蓄足强大后劲。

  以优化服务塑造发展新环境。坚定不移稳企业、稳市场、稳信心,千方百计为企业减压松绑、理直气壮为企业家撑腰鼓劲。健全“线上线下融合、企业有呼必应、全流程闭环运转”全量诉求响应体系,扎实开展“千人助万企”活动,汇编惠企政策,实现诉求直连、服务直达,持续叫响“营在环翠 商通未来”营商品牌。以群众最优体验为目标,全面优化新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和运行机制,探索构建市区一体“党建联建、业务联办、作风联管、保障联勤”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打造现代智慧“政务综合体”。加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办成一类事”,以模式创新、集成设计解锁更多典型服务场景,争创一批省级“揭榜挂帅”案例,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

  (四)深化城镇融合,增强精致引领力,让“美”的内涵更加彰显。聚焦“全域精致·城乡和美”目标,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持续发力,因地制宜打造更高水平、更有魅力、更具韧性的精致城市2.0版本。

  稳步提升城市品质。启动精致城市建设新三年行动,坚持精建细管、建管并举,建设上突出有机更新,实施好总投资22.3亿元的38项城建重点工程,系统性抓好绿化、美化、靓化提升,全力配合实施环山快速路二期和污水处理厂项目,新建改造15条城乡道路,优化4处易堵路口和公交港湾,推进2个老城区改造项目,攻坚竹园、牛角沟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区承载力和宜居度。管理上突出以人为本,深入实施“美好家园共建”“公共收益整治”等行动,开展好物业服务“十优十差”小区评选活动。充分用好区镇两级综合执法平台,着力破解油烟噪声扰民、违建违占违停等难题。加快升级智慧城市,优化社区网络基础设施、便民设施、安防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动跨村联建和村级建制调整,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加快菱角湾省级示范区建设,推进好户外运动中心等40个重点项目,积极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省级衔接推进区。持续创优“两清三化”行动,完善全域“地籍一张图”数据库,依托“环翠·链乡”等平台,抓实抓好闲置农房、土地等盘活,新打造示范项目5个以上。持续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完善水质检测和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心水。

  巩固放大生态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筑体系,新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以上,打造高星级绿色建筑2个以上,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常态化推进河湖湾清“四乱”,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11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争创省级示范河湖、国家级美丽海湾;推动垃圾分类常态长效,实行环卫智慧化运管模式,新建垃圾分类房22座,守住守牢“美丽环翠”生态底色。

  (五)共享发展成果,增进社会向心力,让“得”的实惠更加可感。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更全力以赴,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盼。

  持续提效公共服务。配合做好威海市第二实验高中建设,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扩优提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行动,加强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实施好校舍升级改造工程,打造新型自主经营“放心”食堂模式,创建2所市级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9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托育服务普惠供给,加快嵌入式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新开设托班2处以上,力争实现“托幼一体化”全覆盖。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平安医院建设,科学论证里口山医院运营模式,打造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国家级试点,改造升级30处村卫生室,建设国家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1处,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医防融合试点。

  持续提标社会保障。全面优化零工市场建设,推动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以上。实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五床联动”,构建治疗、康复、生活照料等全链条康养服务体系,积极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持续加快儿童、青年友好型城区建设,打造青年夜校2处以上、儿童友好空间5处以上。推进社会救助标准化建设,开展“如康家园”高质量运营星级评定,建设残疾人就业基地3处以上,争创省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机构2家以上,努力让更多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享受到政府的关心关怀。

  持续提质文体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共享,高水平举办好5·23歌咏会、国际沙滩音乐节、城市戏曲生活节等品牌性、群众性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深化文明行为培育行动,整合“环山抱海 翠映文明”实践展示带,建成一批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特色站和服务驿站。充分发挥研学基地、夜校等引领作用,加强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文明实践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实施好体育休闲综合体、智慧健身步道等项目,举办承办首届威海马拉松赛、铁人三项赛等高层级赛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ip品牌。

  (六)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安全保障力,让“安”的基石更加牢固。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健全问题复盘机制,探索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环翠。

  进一步创树治理样板。发挥社区运营牵引效能,实施片区、社区、小区、园区“四区”分类治理,推动“社工 志愿”联动融合,争创省级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深入开展12345热线办理提质攻坚行动,综合运用“数据分析 实地调研 见面座谈”手段,探索建立重点点位集中突破机制,办实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信用 ”应用场景建设,探索“三书同达”信用修复制度,丰富“一部门一场景”“一村居一特色”案例矩阵,推动威高商圈建设省级信用管理典型商圈。

  进一步补齐风险短板。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全力攻坚信访积案,不断提升基层矛盾吸附能力和化解实效。稳妥推进风险楼盘建设交付,推动房地产领域风险可控。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和区属国企改革转型,建立完善“三债统筹、三资统管”机制,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级管理、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进一步筑牢安全底板。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诈犯罪等行动,充分发挥“专业 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作用,落实好“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营造良好治安环境。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危化品、文旅、海渔、燃气、消防以及食品安全、校园安全、建筑施工、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形势。持续抓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禁毒、反恐、保密及海陆一体平安建设等工作,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七)强化自身建设,凝聚政府公信力,让“实”的干劲更加充足。始终保持赶考心态、奋进姿态、答卷状态,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切实做到“抓”之有纲、“落”在具体、“实”见成效。

  锤炼过硬政治能力,做到“忠诚干事”。认真执行“第一议题”等制度,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等政治任务,推动上级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弘扬务实高效作风,做到“担当做事”。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对该办的事不推不拖、坚决办,对能办的事不等不靠、立刻办,切实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企业发展指数、群众幸福指数和游客体验指数。树牢有解思维,善于打破常规,以“敢为、敢干、敢首创”精气神,变更多“不可能”为“可能”,推动各项工作进位次、创荣誉、树典型。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做到“依法办事”。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持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观念,充分发挥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作用,让权力运行有法度、制度执行有准度、行政执法有温度。

  把牢清正廉洁底线,做到“干净成事”。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始终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挤出更多财力做好“三保”和改善民生,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紧要处。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使命在肩,唯有实干笃行,方能行稳致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攀高峰,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举措,奋力开创“精致、幸福、充满活力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24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