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2月9日在泰安市岱岳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泰安市岱岳区区长苗明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登高望远、奋力争先,誓争第一、事争一流,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期向好,交出了一份成之惟艰、厚重出彩的发展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21.3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多项指标增速列全市前3位。

  一年来,我们知重负重、闯关夺隘,顺利通过国家“五经普”抽查、国务院大督查、省环保督察、开发区审计等重大考验,承办全省政府系统值班现场会、省“科创中国”技术服务大会,展现了高标定位、敢打必胜的“新担当”。

  一年来,我们顶住压力、攻坚克难,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聚力攻坚、决胜全年”等重点行动,积极破解制约发展的“八大难题”,大窑饮品、百度标注、鑫国矿业等3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三保”支出足额拨付,329项任务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凸显了敢闯敢拼、善作善成的“新作为”。

  一年来,我们招大引强、步履铿锵,先后开展重庆招商考察、南京人才招引、北京招商推介等大型“双招双引”活动18次,引进中鑫华创、华夏智慧、新格林农文旅综合体等大项目17个,树立了“投资兴业、首选岱岳”的“新形象”。

  一年来,我们巧借东风、出圈出彩,成功举办泰山天平湖新青年音乐节,吸引国内外乐迷5万多人,成为泰山文旅新燃点;参与承办央视跨年晚会,向全国观众展现独特魅力,打响了“想愉悦、来岱岳”的文旅“新品牌”。

  一年来,我们不负重托、枝叶关情,圆满完成农村供水、建制镇污水处理、保交楼保交房、回迁安置等事关群众急难愁盼的艰巨任务,为全市“走在前、挑大梁”作出了“新贡献”。

  一年来,我们恪尽职守、奋楫笃行,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现场办公、一线解决,广大干部信心更足、能力更强、作风更优,彰显了大美岱岳、有为政府的“新风貌”。

  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促转型、优结构,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新型工业化提速增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列县市区第3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2%,连续12个月全市第一。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功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区获批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提档增效。规上服务业营收53.7亿元、增长12%。驻区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14%。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3.8%、全市第一。华住施柏阁酒店加快建设,长鑫物流获评国家5a级物流企业。现代农业提优增收。粮食播种面积76.2万亩、总产38.6万吨,建成中化农业托管服务平台,完成托管35万亩。新建北宋蔬菜批发市场智慧结算中心。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21家。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绩效评估。

  二是挖潜能、扩内需,释放经济动力活力。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化科技支撑,释放潜在需求,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开展“岱你购”系列促销活动,上线“焕新岱岳”平台,汽车家电销售额突破50亿元,网零额达到25.3亿元、增长14.6%。限上批发业增长11.2%,增速引领全市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3.8%。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人才飞地”3家。获批设立国家级科技小院7家,数量全市第一。常态化开展“百名专家岱岳行”、“百家企业进院所”活动,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46项,转化科技成果31项。进一步激发改革活力。1项国家级试点和1项省级试点通过验收,10项改革事项获国家级发文推广。成立推动园区跨越发展党委,统抓“一区四园”管理。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区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0亿元,新增信用aa级企业1家,获得县市区第一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成立全国国际商会系统首家新质生产力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做强市场主体。国定13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地,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纳入国家试点,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资质休眠探索纳入省级试点。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帮助592家小微企业融资14.4亿元。新增经营主体9440户,达到8.7万户。

  三是抓招引、快建设,夯实项目硬核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打好经济主动仗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扩投资、强保障、快推进。前瞻布局抓谋划。新策划项目421个,总投资1759.6亿元。29个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和省级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项目获得批复,争取资金16.1亿元。凝心聚力抓招引。新签约中节能光伏复合发电等项目80个,总投资378.1亿元,其中过亿元70个、过10亿元17个,市外到位资金76.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大干快干抓建设。碳基新材料产业园等81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农联合环境友好型农药等65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15个省级、19个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8.3亿元、66.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122%。全力以赴抓保障。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重点项目平均办理时限压缩76.3%,中鑫华创“四天拿四证”,大窑饮品二期“五证齐发”,6个项目“拿地即开工”。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678.6亩、闲置土地384.6亩,交易水权205.7万立方米,有力保障泰安综合保税区、潘大活啤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开展“书记区长高校行”,引进高层次人才19人、海外留学人才26人、青年人才4611人。成功申报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5人。化工园区投资1.5亿元升级污水处理、智慧监测等设施。

  四是重统筹、促融合,焕新城乡功能品质。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体化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和美乡村建设。城市功能更优。11个城中村和棚改项目完成分房,16个保交房项目交付率超过96.8%,保交楼任务按时完成。3个项目入选省高品质住宅试点。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95.1%,过驾院社区建成全市唯一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完成9个省公园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和美乡村更靓。深化“四好”镇区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10公里,6521户“美丽庭院”完成提质增效任务。强化“万村共富”,集体收入过2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62.2%。开展黄前、下港、房村、良庄四镇融合跨越提升行动,出台16项倾斜政策,44个薄弱村平均增收5.6万元,四镇发展明显加快。生态底色更绿。森林覆盖率24.9%。pm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历史同期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5.8%,较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国控大汶河大汶口断面均值达到三类地表水水质,天颐湖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1家单位获评“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工作表现突出集体”。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创建省级“无废细胞”6家。16个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通过验收。

  五是办实事、解民忧,守护群众幸福安康。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推出十项为民惠民新举措,挂号不收费事项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坚持“三保”支出优先用财,其中,民生支出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6.5%。新增城镇就业8422人、城乡公益岗1715人,劳动保障监察、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结案率均为100%。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为2.7万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公共服务持续提质。创成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入选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新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验收。推进镇街卫生院“一院多区”建设,新建分院区11处。成立全市首例区镇紧密型医共体。开展“一年一村一场戏”惠民演出631场、全民阅读1000余场、志愿服务6200场次,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上等级。在全国首次实现县域层面三省六地个人诚信互认和文旅应用场景共享。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3.7%。持续深化“为民协商”,建立全市首家区级调解协会,15个镇街矛调中心实体化运行。12345热线工单办结8.9万件,综合满意率、解决率均达96%以上。泰岳温德姆酒店成功盘活运营,泰安润恒城、华润万象汇、泰达地块、白云居宾馆、“泰山·金谷”黄前片区等历史遗留问题均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推进平安岱岳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法文静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档案史志、广播电视、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工作再上新水平。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力建设敢当政府、开放政府、高效政府、勤廉政府。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常务会议议题、基层涉法事项均实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0件、政协委员提案216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一体推进“三不腐”;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优化整合办公用房,“三公”经费进一步压减,政府效能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82万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并肩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一是需求端持续乏力。消费市场恢复不及预期,有效需求不足;社零额总量仅占全市十分之一,房地产消费仍然低迷,消费提质扩容亟需加力。二是供给侧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超70%,“两高”产业能耗占工业能耗的77%左右;产业融合不深、跨界协同有限,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三是潜力释放亟待破局。市场信心尚未全面修复,投资动能持续受限;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结构性问题,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存量大;能源、环保等要素指标逼近“天花板”,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发展空间亟需腾挪拓展。四是改革创新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彻底,国企改革推进不够扎实,营商环境仍有短板,干部作风有待加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

  各位代表!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综合研判当前形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宏观政策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10万亿化债举措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积极信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从自身发展看,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愈加稳固:基础更实。二产占比、工业占比分别达到37.2%、25.7%,工业稳定保持8%以上增速,新型工业化已然起势;“四上”企业数量连续7年全市第一;14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加快落地,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质量更高。税收占比达87.5%、列县市区第二;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全市领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愈发彰显。势头更盛。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批发业、外资外贸等引领全市发展;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增速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环境更优。“两个先行区”机遇叠加;金融、用地、人才等要素配置体系日益完善;1300余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聚力攻坚、决胜全年”专项行动锻炼出一支钢班子、铁队伍。总的来说,岱岳发展正值抽穗期、窗口期,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已成全区共识,大美岱岳、实力强区指日可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24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