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6日在泗水县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王洪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持续深化“1 2345”工作体系,全力以赴拼经济、提质效、优环境、惠民生、守底线,新时代现代化泗水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培育壮大了一批优质增量。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0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亿元、增长6.4%。10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市场主体5904户,100家企业升规纳统,国家高企达到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4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19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6家。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26项工作获国家和省级层面发文推广或表彰,入选全国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县、全国首批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先行先试区、全国首批交通强国邮政专项试点。
这一年,我们坚持居弱图强,攻坚化解了一批发展难题。供给保障加力提效,完成增减挂钩项目8个、挖潜指标812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1710亩;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13次,贷款余额新增34.3亿元。争取上级竞争性资金20亿元、政策项目100个、政府专项债券15.4亿元。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入选国家级改革试点6项、省级11项。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企业减税降费4.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8.3万户次。获评中国生态地瓜(甘薯)名都、全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全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开发区创成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稳步办成了一批惠民实事。压减一般性支出15.4%,民生事业投入38.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7.9%。发放救助资金3.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6万人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75元、增长6%。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4个棚改安置小区竣工交付、2146户群众住上新房,完成“保交房”项目6个、608套。成功应对汛期70年一遇强降雨和泗河洪峰,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微爱妈妈陪伴成长”工作获中央首长连线调研、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荣获国家卫生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入围联合国“护童成长”项目第二阶段试点县。
一年来,我们笃行实干、砥砺奋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抓实体兴产业,发展根基更牢。产业塑造新优势。实施“4 3”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4.5亿元,“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6%。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2个,完成技改投资11.4亿元。科创激发新活力。新增省市级创新平台1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新授权发明专利74件。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1人。数字增添新动能。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4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培育省级“晨星工厂”15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6家。园区释放新潜力。投资1.1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个,新建标准化厂房7.4万平方米;开发区工业产值达到92亿元。
(二)坚持扩增量促消费,发展后劲更足。投资拉动有力。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落实“六个集中”工作机制,优化驻外招商布局,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打好专班全流程服务“组合拳”,开工过亿元项目24个,49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27.4亿元、完成率120%,在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中综合排名第7位。外贸质升量稳。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2家、跨境电商企业12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9.5亿元、增长45%。消费加速回暖。大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促消费活动过百场,发放消费券350万元,带动消费3770万元。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5家。实施房地产项目20个,销售59.3万平方米。精心举办“赏花汇”“仲子文化节”等活动,实现旅游收入50.5亿元,“胜日寻芳泗水滨”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建公共充电桩367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15%。电商交易额实现12.5亿元,入选全国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
(三)坚持强基础扬优势,乡村振兴更靓。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决守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泗水地瓜”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品牌价值达到62.5亿元。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收82亿元,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5个、达到181个。和美乡村展露新颜。“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一区一带”发展格局持续构建,完成12个市级示范片区建设,新建省市级和美乡村18个。改造农村危房192户。实施省级重点水利工程14项,提升改造206个村内供水管网,规模化供水整改237个村。新建改造输配电线路170公里。富民强村步伐加快。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管理,新增合伙人项目20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新建“光彩作坊”52处,带动就业1500余人。2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20万元。投资7591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57个,脱贫攻坚成果成色更足。
(四)坚持提品质增颜值,城市功能更优。精致城市提档升级。实施重点城建项目58个。512省道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0条。新增绿地233亩。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个,惠及群众1319户。扩建圣源热电,新提升供暖能力230万平方米。设置临时便民疏导点5处。小区“红帆驿站”覆盖率100%。建成小城镇项目7个。金庄、中册分获全国千强镇、省优势食品产业强镇。生态底色愈发靓丽。高标准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9天。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11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630辆。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绿化荒山3.3万亩,全面完成10家绿色矿山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53.39万千瓦,海螺“零外购电”智慧园区入选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五)坚持办实事增福祉,人民生活更好。社会保障兜牢底线。城镇新增就业2743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97%。强化“一老一小”服务,新增养老护理床位150张、普惠托位730个。康复服务残疾人2.5万人次。关工委爱心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大学生500余名。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新建改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所,新增学位3480个,“初升高”比例达到60%。完成2处卫生院新院区建设,提升改造村卫生室85处。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提升工程,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万余场。县老体协代表队获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社会治理高效有力。创新“数网融合”工程,高效办结群众诉求5.2万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机制,信访工作法治化成效明显。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管控,不良贷款保持低位水平。平安泗水建设持续深化,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44.5%、11.7%。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气象地震、外事侨务、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六)坚持严作风强担当,行政效能更高。政治建设持续夯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从严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法治建设持续强化。“八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全覆盖开展镇街和部门法治督察,依法办理行政复议160件、行政应诉60件。85件人大代表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效能建设持续提高。健全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政府执行力、落实力进一步增强。建立“泗企通”服务平台,涉企服务持续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95%,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新华网宣传推广。廉政建设持续深入。公共资源交易节约资金5825万元,审计监督审减财政资金6057万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接续奋斗、不懈努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心系泗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清醒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经济运行向好态势仍需稳固,有效投资、消费复苏亟待提升,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占比偏低、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较为突出;民生领域还有薄弱环节,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来解决,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